引言
抬头望向天空,新事正在发生。
2024年,业界称之为“低空经济元年”。从国家层面,到多个省份,政府工作报告纷纷部署抢抓“空中机遇”。深圳、广州、合肥、成都、苏州竞相打造“无人机之城”“天空之城”“低空经济之城”。
在天空,通航运输、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农林植保、医疗急救、科技文旅、消防救援、巡查巡检等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智能、高效、绿色的全域低空交通体系呼之欲出。
在地面上,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要素集聚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研发、运维上下游协同,在一些城市的生产基地,不出园区,就能生产全国产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飞机和固定翼飞机。
低空经济发力,有望为产业、城市、区域再造新增长极,进而影响国家乃至世界相关经济格局。风口之下,如何平衡发展与安全,如何保障低空飞行器的起降、停放、补能、通信以及应对空中交管、运营监管等挑战,成为相关各方的新课题。
壮大低空经济,市场是根本、空域是关键、政策是保障、技术是支撑、安全是底线。唯有系统谋篇、综合施策、补齐短板、激活要素,才能从“空中飞”到“落地用”再到“体验佳”,真正让蓄势起飞的低空经济实现加速腾飞。
眼下,政策端、产业端同频共振,万亿级市场加速开启。好风凭借力,送之上青云。低空之境,空间无限,机遇无穷,未来无量。
乘势而飞
低空经济“下半场”主要看中国。
“低空经济的水已经沸腾!”这是世界无人机大会主席、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会长杨金才近期对2024年低空经济产业形势的判断。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据不完全统计,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多个省份在过去几个月里发布低空经济行动方案或相关征求意见稿。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低空经济研究员、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金伟分析,低空经济是一个“产业岛”,是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将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发展形势,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低空+文旅”——坐着低空飞行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享受无人机快速餐饮配送;“低空+农业”——无人机在麦田中喷洒农药,自动生成最优航行路线;“低空+巡检”——航空器多角度扫描设备,高效完成故障排查……诸多应用场景之下,低空经济不断释放蓬勃新动能。
▲零重力倾转旋翼eVTOL飞行器ZG-T6
2023年12月,《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发布,文件从充分利用国家空域资源、规范空域划设和管理使用等角度,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试点运行及商业化落地奠定基础;2024年1月1日,《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进入“有法可依”的发展新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表示,低空经济是典型的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具有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数实融合等特点。
放眼全球,通航产业可视为低空经济“上半场”。通航产业的产业聚集地和技术策源地主要是欧美国家。尤其是通用飞机制造、通用航空器交付等领域,美国占据先发优势。
“低空经济‘下半场’则主要看中国。”金伟说,“我国目前已拥有一批无人机运营服务提供商和基础设施提供商,产业体系的建设者越来越多;我国动力电池占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60%,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络,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5万亿元,产业基础优势凸显;在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和政策支持下,中国式现代化场景中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渐显现,低空经济的巨大潜力开始释放。”
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陈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低空经济涉及数十个科技和工业门类,广泛关联第一、二、三产业,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定会在GDP中占相当比重。
赛迪研究院发布《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就将破万亿元。至于更远的目标,据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产业规模将达6万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低空经济风口起,给产业链上下游都带来发展机遇,但只有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形成闭环,低空经济才称得上真正发力。
目前,轻型固定翼航空器所装的整机降落伞全部依靠国外进口,采购成本高、周期长,受牵制多。整机降落伞实现国产替代,是许多国内航空器厂家的迫切要求。
5月底,陈炎代表零重力赴深圳参加2024第八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他说此行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与相关供应商谈下一步合作,有一项具体目标是进一步降低整机降落伞的成本。
“eVTOL目前正处于发展壮大阶段,国内大部分整机制造企业还在研发和试验试飞阶段,后期还需经历大量试飞和适航审定取证的过程,离全面商业化还有一定周期。”陈炎说,“只有从生产制造、研发测试、应用场景出发,展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供需对接,扎实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建圈强链工作,畅通每个关键环节,低空经济才能真正起飞。”
当前,多地都在抓紧相关布局,以期加速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与创新生态。
2023年以来,低空经济成为城市竞争的又一个发力点。
不仅是四大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如合肥及其都市圈伙伴,也在组团“抢滩”低空经济。
合肥很早就瞄准了低空经济领域的场景创新。“合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蓬勃,在电池、电机、电控、材料、螺旋桨等方面都有基础,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产业也可以为低空经济发展助力。”合肥市发展改革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处处长陈思说。
截至目前,合肥集聚了低空经济企业100余家,初步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就是在本地培育的eVTOL企业。
“合肥拥有先进制造业基础,科创属性强。合肥的营商环境优越,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大。”陈炎说,“不出合肥都市圈,我们就能找到电池、辅材等全部相关配件供应商。”
基于飞行器低空飞行起降顺序,发展低空经济主要涉及三个环节,即起飞前、如何飞、起飞后。
“起飞前”的产业链配套较为完整,技术上已相对成熟;“起飞后”是低空经济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的关键,这方面应用场景正在不断丰富。
“当下难点其实在‘如何飞’的阶段,从基建配套、空域监管到空中交管,都需要政策与企业协同发力。”陈炎说。
发展低空经济就是把“路”建在低空,实现空中开“车”,让产业因“路”而兴,这都要依赖空中基建与地面基建的融合发展。
“飞的”升空
发展eVTOL产业,企业有信心、市场有信心
5月18日,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轻型运动飞机、中国唯一已取证可商业化运营的电动轻型运动类飞机——RX1E-A电动固定翼飞机,在合肥肥东白龙机场交付。
▲电动固定翼飞机RX1E-A在合肥肥东白龙机场交付
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重力”)是RX1E-A(电动固定翼飞机)的生产和销售企业。据悉,RX1E-A首批已签约22架,深受市场青睐。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推进eVTOL等一批新型消费通用航空装备适航取证。
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eVTOL产业规模将达到95亿元。
零重力首席战略官陈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24年,是我最忙的一年,不是在参加低空经济展会、研讨会的路上,就是在公司接待来自政府、单位和媒体的调研。”
除了已经取证的电动轻型运动类飞机,零重力的多旋翼构型无人驾驶两座eVTOL飞行器ZG-ONE,目前也已提交型号合格证(TC)审定申请,预计2025年底可完成取证,迈向商业化应用;另一款倾转旋翼构型有人驾驶六座eVTOL飞行器ZG-T6,2024年上半年完成了缩比样机的全状态试飞,预计2025年底可达到申请适航审定的条件。
“两种型号的应用场景不同,ZG-ONE针对低空观光、应急救援等场景,ZG-T6则能够满足未来城市内、城际间交通出行。”陈炎说,未来两年,公司还将重点投入ZG-ONE的迭代升级。
“发展eVTOL产业,企业有信心、市场有信心。”陈炎说。
信心来自何处?多位受访业界人士总结为“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即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地利”主要是各类应用场景的发展需求;“人和”来自两个方面:资本愿投入,消费者愿体验。
陈炎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区别于购物的“提袋型消费”,“体验型消费”越来越受中国消费者青睐。“体验型消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部分。文化、旅游、体育、乘坐eVTOL观光,都属于体验型消费。”
“要想为消费者提供平价服务,就需要eVTOL尽快实现商业化、规模化生产和运营。”陈炎说。
陈炎说,“安全”就是零重力eVTOL产品ZG-T6的“基因”。
“ZG-T6是倾转旋翼构型的有人驾驶六座航空器。倾转旋翼构型是一条竞争激烈的细分赛道,全球430余家机构发布的1000余个eVTOL概念型号中,40%左右为倾转旋翼构型,占比最大。这也是一条技术难度最大的赛道,迄今为止完成缩比样机首飞的主机厂屈指可数,完成全状态试飞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零重力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陈炎说。
文旅蓝海
依托低空经济助推文旅产业供给侧改革。
6月28日,“投资云南·低空产业发展大会暨2024世界无人机大会·云南分会”在云南昆明市举办。会上,云南发布了首批23个应用场景和相关产业支持政策,签订了13项合作项目。
▲零重力出席投资云南·低空产业发展大会
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文件提出,推动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鼓励发展低空旅游等旅游新产品。
业内专家表示,低空旅游产业链涵盖了低空交通、低空观光、娱乐飞行体验、地面静态体验及组合产品等业态。“低空+文旅”新业态的融合,将探索出更丰富的高品质产品,让游客尽享遨游蓝天的乐趣。
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云南省接待旅游人次达10.42亿,全省旅游总收入达1.4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这为云南发展“低空+文旅”产业、打造旅游新热点提供了坚实基础。如今,红河、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玉溪、昆明等地都开启了低空旅游项目,各种低空飞行俱乐部应运而生。
云南拥有15个民用机场,数量排名全国前列。其中,弥勒东风机场自从2021年正式开航以来,共保障飞行7000余架次,飞行量、客流量居全省通用机场第一。
“弥勒是云南第一批建成通用机场及配套设施的县市,是全国少有的具备通航飞机、无人机整机研发制造能力(企业)的地区),还拥有5个4A级景区、4个特色小镇,城市建成区大小公园近百个、景观水域近4000余亩的生态优势,发展‘低空+文旅’,相当于把现有资源重新盘活,在现有旅游市场基础上增加了高质量产品供给。弥勒将依托低空经济助推文旅产业供给侧改革,以客源地思维讲好目的地故事,注重游客场景体验,做好服务保障。未来,弥勒市将辐射带动红河州乃至全省范围内优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高端旅游产品爆款,开辟低空文旅板块新赛道。”弥勒市市长潘金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弥勒市太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这里山水秀美,植被茂密,环境宜人,空域干净,非常适合低空游。
以场景带动产业,以下游运营服务牵引上游生产制造共同发展,成为云南低空文旅的一大特色。
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陈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先做好场景应用,集聚低空服务企业,然后带动综合测试,进而吸引零部件企业,逐步集聚低空制造业企业落地。云南发展低空经济很有地方特色,符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这也是相关企业乐意落地云南的一个重要原因。”
云南省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迅认为,新产业带来新机遇,低空经济将为云南的旅游业开拓出新市场,吸引一批中高端消费群体,为云南旅游打造新的热点,带来新的消费动能。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 编辑:顾佳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