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零重力握手翔龙,强强联合开先河
2022-09-02

签约仪式邀请了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以及中科招商等企业领导共同见证。

零重力联合创始人兼COO石红表示:航空电动化是整个航空产业发展的新拐点,eVTOL是继新能源汽车后的新的产业革命浪潮,这是行业的趋势和普遍认同的观点。翔龙是传统航空制造领域的领先者和创新者,翔龙善于设计,有成熟的制造生产线,并已经研制出大型号的通用飞机。对于零重力来说,我们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航空器科技企业,在VTOL飞行器设计、旋翼系统、飞控系统、适航技术等技术发面应用已有成熟的研发经验,核心技术水平已处于行业第一梯队。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和翔龙的合作,发挥双方各自优势资源,打造出一个可摆脱跑道、实现垂直起降的电动航空飞行器,这个想法取得了双方的共识,并且我们会在通航-eVTOL、航空物流-eVTOL飞行器的市场培育、多场景商业应用以及适航等方面开展深度探讨和合作,共同打造业内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的典范。衷心希望我们制造的飞行器可以走进行业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能为中国乃至全球航空产业“绿色革命”做出贡献,为我国早日建成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翔龙董事长周世忠表示:“中国eVTOL垂直起降飞行器发展迅猛,我觉得现在进入了一个爆发期,大家都在研发,包括汽车厂家比如吉利等。eVTOL的应用场景特别广泛,尤其在解决未来城市交通、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方面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零重力在旋翼系统、飞控方面很有经验,对翔龙飞机来说,我们是全金属飞机,他们改起来非常方便,我们的型号已经取得了商业的TC(型号合格证)、PC(生产许可证),便于商业适航,推广起来非常方便。首先我们提供翔龙XL-100型号进行合作,翔龙XL-600六座、八座以及森林灭火机、通讯中继机、水上飞机等都可以跟零重力进行深度合作,进一步的研发,做成谱系,我们期待这样的合作,能实现未来不需要机场就可开展各种通航运营,不仅节省大量的资源、资金还能为经济发展、以及公共设施保障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意义重大。”

“现在中国,很多类似的公司也在积极开展复合翼构型的eVTOL飞行器研制工作。复合翼实际上是从设计开始就直接把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翼通航飞机垂直起降系统组合在一起。现在是具备各自优势的两个企业组合在一起,来开发出这样的飞机,这个意义很大。”中国航空学会林理事长林左鸣对双方合作签约成功表示祝贺,并大加赞赏。
 
作为航空领域的专家,林左鸣介绍说:通航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的情况,通用航空的起降点、机场数量跟美国比,连零头都不够,美国是一万九千多个,我们就几百个,这就使得我们中国的通航空发展任重道远,但是恰恰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性机遇,一个新的历史性靶向。
 
随着新能源技术以及航空产业的突破发展,eVTOL飞行器处于航空领域发展和变革的风口,近几年,无论是在企业数还是资本流入规模都是现象级。而eVTOL飞行器带来的行业历史性变革和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三个关键点:一是动力系统,二是飞控系统,三是能源系统。传统固定翼飞机依靠活塞式发动机提供动力,依靠机翼产生升力和向前的推力,这些过程的前提必然是需要一定距离的跑道进行加速度。而eVOTL飞行器可以依靠旋翼提供升力和前推力,实现垂直起降和巡飞,如果构型上和固定翼进行结合,可在巡航过程中依靠机翼和尾推提供升力和向前推力。可大幅度降低能耗;eVTOL飞行器的电动化、智能化、多余度飞控可实现成本降低、飞行门槛降低、便于监管、能源控制多冗余、高安全性等诸多航空技术关键性变革。

 

如前面所述,复合翼构型相较多旋翼构型的飞行器在能源消耗和载重现阶段更具有优势,尤其是做长距离的运输和通勤。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在不需要跑道,依靠旋翼进行垂直起降,到达一定高度再利用尾推和机翼进行巡航飞行,最大程度的降低功耗,使得飞机飞得时间更长、距离更远。且电动化和气动设计、旋翼设计、桨发设计等技术创新可实现绿色环保、舒适安全、低噪声、高商业价值等优点。两者的结合,不仅是在中国、而且是在全世界机场比较稀缺的国家和地区都需要这种构型的飞行器。
 
可见,如果能够把“传统固定翼飞机”跟“eVTOL飞行器垂直起降技术”很好的结合,这样的研发所带来的成果和方向不仅是光明的,更是具有巨大历史意义的
 
对于翔龙的研发团队,林左鸣理事长还卓有兴趣地做了介绍,他说翔龙的研发团队是集聚中国各顶级航空大学的优质资源,团队成员不仅在美国培训过,具备“制造固定翼飞机全过程”的经验,经他们制造的中国飞机已卖到了美国几百架。他们对固定翼飞机的制造经验丰富,但是他们没做过垂直起降的系统。
 
林左鸣理事长认为:具有相似团队背景的零重力是具有成熟的垂直起降系统研发技术,他们和翔龙飞机开了一个先河,他们的合作是国内通航产业最好的资源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掘和优化配置了国内航空制造研发资源。不仅在全国树立了一个榜样,也有助于这一类企业加强合作,很值得大力推动并促进实现。
 
这样的合作是我们国内通航研发制造资源最好的一种强强联合、最好的组合形式,它将极有力推动和带动我们国家航空事业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将对未来全世界传统固定翼通航飞机的新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极大的意义。
 
供稿:中经网•中经在线《科技与财经》专栏主任 王文慧。